
(2)2019年6月经济数据继续承压。未来两周进入经济数据密集公布期。接下来两周,2019年6月单月和二季度的经济数据纷纷出炉。从趋势来看,6月环比5月数据出现了小幅度的改善,但从同比来看,仍然会承受较大的压力。增长方面,工业生产方面,从发电量数据看相比5月有小幅改善,但是6月北方钢铁限产可能实际值和5月接近持平。固定资产投资尤其要关注房地产投资的数据,考虑到5月的新开工和竣工数据已经出现了滑落,这种边际趋势是否会在6月继续恶化值得重点关注,这可能对下半年经济整体的支撑力度有指示作用。消费数据方面,考虑到6月汽车零售端的改善,可能会对数据上形成一定的支撑,但下半年整体需求情况仍不明朗。货币数据方面,6月信贷预计在1.2-1.4万亿之间,相比2018年同期的1.84亿同比下降,但社融方面,考虑到2018年6月表外三项减少6914亿,同比应该会出现改善但下半年同比低基数和地方债发行前移的效应都会逐步减弱,社融同比增速会出现一定向下的压力。
在小时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每当金价有所反弹触及短期10日均线,均会走出受阻回落下行进而不断刷新低点,当前金价价更是不断接近BOLL下轨位置,整体上同样是空头占优。技术指标显示,RSI已经逼近超卖区域,这使得金价的看空情绪愈发明显,随着云图下行云的继续回落,金价将继续承压。
应当看到,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货币政策应保持稳健中性,避免大水漫灌依赖货币信贷投入的传统增长方式。但利率政策属于反映资金价格的宏观总量货币手段,无法有效调节结构性问题,并不完全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需要。特别是,由于地方政府隐性负债迅速上升,根据 IMF(2017)的测算,2016 年考虑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中国广义口径政府部门杠杆率为 62.2%,已超过欧盟警戒线标准,僵尸企业和低效投资项目大量挤占金融资源,被总量问题所掩盖的结构矛盾更为突出。货币政策空间非常有限,而准备金率是货币政策的“利器”,资产负债表效应和信号意义较强。在潜在增速趋势性下行与经济周期性下滑交织重叠背景下,大幅降低准备金要求将释放强烈宽松政策信号,与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明显不符。因此,中国人民银行主要通过逆回购业务、SLF 和 MLF 等方式弥补市场流动性数量缺口,始终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特别是,随着 2015 年底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开展,中国人民银行坚持守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不进行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仅是结合普惠金融发展于 2018 年 1 月进行一次定向降准。
▍结论与讨论人力资本让步于空间属性对迁移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你从哪来”已成为一种空间资本指标,出生在一线、二线、三线、十八线的背后是户籍、房产价值、社会资本的巨大差异。那些生儿优势的则更想回到优势空间里,将优势空间资本兑换为个人/家庭的经济、社会资本。而生儿劣势的更加谨慎选择,希望借助个人努力跻身优势资本空间,为下一代创造与生俱来的空间资本优势。
3、经济新常态和流动性格局变化下的货币政策调控在成功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后不久,随着要素禀赋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经济逐步转向新常态,长期困扰我国的外汇占款和流动性过剩格局明显改观。从 2011 年开始,经常账户顺差占 GDP 比重首次回落并始终处于国际认可的 4%以下合理区间。跨境资本呈现双向流动态势,2012 年资本和金融账户(不含储备资产)首次出现自 1999 年以来的小幅逆差,2014 年 2 季度末外汇储备达到近 4 万亿美元的阶段性高点后,直至 2016 年 4 季度资本和金融账户始终保持逆差。汇率呈现双向波动态势并在基本均衡水平上保持稳定。中国人民银行逐步减少并一度基本退出常态化外汇市场干预。为此,2012 年中国人民银行停止央票发行并重启逆回购操作,2013 年以来开展了包括 SLO、SLF、MLF、PSL 等在内的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创新和中长期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完善工作,改进存贷款比和准备金考核,调整再贷款分类体系,完善央行抵押品框架,将公开市场操作由每周两次扩展至每日操作,有效确保了市场流动性基本稳定,增强了市场利率引导能力,为经济金融平稳较快发展、价格水平基本稳定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营造了适宜的货币环境(张晓慧,2017)。
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严重损害了金融市场功能,为此各国央行迅速将政策利率降至非常低的水平。由于零利率下界约束,各国不得不转向量化宽松非常规货币政策(Borio and Zabia,2016)。同时,全球金融危机表明,物价稳定并不意味着经济金融稳定,危机后各国普遍加强了中央银行宏观审慎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不过,与 2001 年—2006 年日本银行的零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类似,数量目标仅是各国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第二位操作目标,为恢复金融市场功能和刺激经济复苏而保持超低(零)利率仍是各国中央银行最主要的操作目标(Bindseil, 2004,2016)。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逐步稳定和经济强劲复苏,美英欧等主要央行都开启或着手加息缩表并重回利率调控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